留下破绽的线索。”
张莉点了点头:“梁锐这个人,急功近利,做事喜欢走捷径。
他接手顾言的项目后,为了尽快出成果,很多地方肯定会直接沿用顾言原来的东西。
但是,他又想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,所以一定会想办法抹去顾言的痕迹,伪造成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。”
“他会怎么做?”
我追问。
“修改服务器上的代码提交记录,替换文档的作者信息,甚至可能……销毁一些对顾言有利的原始资料。”
张莉的眼神变得冰冷,“不过,百密必有一疏。
他越是想掩盖,就越容易留下马脚。”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顾言之前是不是有一个U盘,里面存着项目的核心数据?”
我心中一惊:“您怎么知道?”
张莉淡淡一笑:“人事部要裁掉一个人,自然要做一些背景调查。
梁锐曾经向我暗示过,顾言手上有重要的项目资料,如果能拿到,对项目进展会很有帮助。
我当时没在意,现在想来,他恐怕早就盯上那个U盘了。”
原来如此!
梁锐果然是处心积虑!
“那个U盘,现在很可能就在梁锐手里。”
我说。
“多半是。”
张莉说,“不过,就算U盘在他手里,我们也很难拿回来。
我们需要的是其他更直接的证据,证明他现在的成果,是建立在顾言的研究基础之上的。”
第十章:关键的日志“那我们从哪里入手呢?”
我有些茫然。
梁锐既然敢窃取,肯定会把表面功夫做足。
张莉沉吟片刻,说道:“公司的服务器,所有的操作都会留下日志。
虽然梁锐有权限修改一部分前端的记录,比如代码提交的作者名,但他很难彻底清除底层的系统操作日志。
那些日志,记录了每一次文件的创建、修改、访问和删除。
如果他大量复制和修改了顾言原来的文件,系统日志里一定会有痕迹。”
“可是,那些底层的系统日志,我们能接触到吗?”
我担忧地问。
这属于公司的高度机密,恐怕只有少数几个高权限的系统管理员才能查看。
张莉微微一笑,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:“普通的访问权限当然不行。
但是,如果……是以系统安全审查的名义呢?”
我眼睛一亮:“您的意思是……?”
“公司最近不是一直在强调信息安全吗?